南方日报讯(记者/黄少宏实习生/蔡芬通讯员/从宣谢艺诗)记者昨日获悉,从化市中小学招生方案正式公布。据悉,今年从化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一年级计划招生总名额为25370人。在从化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工,符合相关条件的,可为其子女申请在从化接受义务教育。
不得以任何藉口缩减招生人数
根据方案,2013年从化市各小学计划招收小学一年级新生6550人,占应入学适龄儿童的100%(含本市户籍适龄儿童、进城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中学部分,计划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9042人,占小学毕业生的100%;而高中阶段教育学校计划招收一年级新生9778人,其中入读本市普通高中4528人、中专、中技2600人,到市外高中阶段学校就读学生约2650人。入读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占初中毕业生的95.1%。
据了解,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坚持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人户一致、就近入学的原则。凡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以其有效户籍证明和居住证明(房产证明、购房协议、宅基地证明、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租赁合同等)为依据,办理报名入学手续。其中,小学、初中招生均为免试就近入学,凡2007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适龄儿童入学前不进行任何考试”。
至于初中招生,今年全市初中招生除市青少年业余体校招收体育特长的学生、从化中学招收部分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从化四中和从化六中按规定招收部分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外,其余学校原则上按划定的地段进行招生。各学校必须按照招生计划完成好招生任务,不得以任何藉口缩减应招生人数。
局属初中兼招地段生推荐生
在招生办法上,从化教育局属中学初中,如从化中学采取面向城区地段划分招生与城区小学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招生;而从化六中采取面向城区地段划分招生与乡镇小学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招生。此外,从化二中、从化三中、从化四中、从化七中等学校和镇(街)初级中学,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在划定的招生地段范围招生。
根据方案,从化中学推荐招生范围为城区公办小学(即城区小学),分别是流溪小学、西宁小学、河滨小学、雅居乐小学、街口街中心小学、新城小学、团星小学、联星小学、禾仓小学、北星小学、向阳小学、市青少年业余体校。而从化六中推荐生范围,则是除城区小学外的其它公办小学学生。具体推荐的原则,按从化教育局下达的推荐指标数,各城区小学根据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择优推荐。
体育、艺术特长生方面,从化中学招收体育特长生、从化四中和从化六中招收艺术类特长生。其招生范围覆盖全市各小学,人数分别为:从化中学20人,从化四中25人,从化六中35人。
另外,从外地(含从化民办学校就读)返回从化升读初一的从化户籍学生,在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持户口簿和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原就读小学的学籍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报名。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持相关资料于5月20日至6月20日到从化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报名,审核后按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
民办初中“偷步”招生无效
根据规定,民办初中招生必须在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否则,其招生行为无效,从化教育局将不对其违规招收的学生办理学籍和发给毕业证书。同时,民办普通高中,只能招收参加当年学业考试、并经从化市招考办统一录取的学生,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对未经市招考办统一录取,学校自行招收的学生将不予办理学籍和发放毕业证书。
对于备受关注的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方案要求,对在从化市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均可为其就读小学或初中、有学习能力的同住子女,申请在从化接受义务教育。
其申请手续为,由其父母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在乡镇就读的适龄儿童,由所在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安排,申请在城区及附近中小学就读的适龄儿童,由从化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视学位情况给予安排。
另外,根据规定,各部门各学校要严格执行“三不准”,即不准班额超标(小学每班不能超过46人,初中每班不能超过50人)、不准以编班为目的实行任何名义的分层测试、小学入学不准实行学科测试,更不得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链接
来穗务工农民申请子女在从化接受义务教育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提供申请人农业户籍原本、复印件。
二、申请人在从化的固定住址证明(提供房屋产权证或经街镇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登记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等),与固定住址相同的有效居住证。
三、申请人在从化登记务工就业(或合法经营)并参加社会保险的证明(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其中合法经营证明由工商部门出具)。
四、申请人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证明(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计生部门出具计划生育证明,并由现居住地街镇计生部门加具意见)。
五、申请人子女在小学就读六年级的学校证明。
(说明:申请在民办学校就读提供第一、二项证明材料,申请公办学校就读小学一年级需提供一至四项证明材料,申请公办学校就读初中一年级需提供一至五项证明材料)